这段时间,宁夏各地时而高温骄阳、时而普降暴雨,于是乎长江配资,在户外绿化带、小区草坪、城市景观水道旁,一些玲珑可爱的“小东西”们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引得一些老饕们“蠢蠢欲动”,呼朋唤友准备组队——采蘑菇去!
——且慢!路边的野花不要采,路边的野蘑菇更是碰不得!
近日,自治区疾控中心专家紧急联系记者,特别向公众发出重要警示: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药,大家切莫做“菇勇者”!
“毒蘑菇极难识别,且无特效疗法,中毒后病死率高。预防毒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采、不买、不卖、不吃来路不明和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监测科科长袁秀娟告诉记者,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种类有400多种,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野生蘑菇的方法和经验并不可靠,一些有毒甚至是剧毒的蘑菇,其样貌普通,从外观上很难与可食用蘑菇鉴别开来。“识别毒蘑菇的唯一可靠方法是做物种鉴定长江配资,而由于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长得太像,即使是专家,有时也需要用到专业仪器才能分辨出来。”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学检验科主任技师徐飞博士多年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分析和中毒因子筛查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宁夏境内的蘑菇中毒问题,徐飞博士潜心研究,亲自参与处置蘑菇中毒事件100余起,并命名真菌新物种3个、发现中国新记录物种8个。然而,即便如此,徐飞博士也表示,野生毒蘑菇毒素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多样,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
“大部分毒蘑菇其形状特征和普通蘑菇并无太大差异,但中毒反应却大有不同,通常误食毒蘑菇后30分钟至6小时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可能伴随头晕、乏力。有的毒蘑菇吃了以后会表现为出现幻觉、嗜睡、昏迷。有的毒蘑菇严重时可引发急性肾衰竭、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徐飞博士说,特别是含有鹅膏毒素的肉褐鳞环柄菇,是宁夏地区引发蘑菇中毒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其毒性非常强,通常一根肉褐鳞环柄菇就可让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身体损伤,一旦出现肝肾功能损伤或凝血功能异常,就需要进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救治代价极大,往往要花费数万元医疗费,即便如此,也有可能救治无效,导致患者失去生命。
长江配资
含有剧毒的肉褐鳞环柄菇。
疾控专家提醒公众:
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采摘、不食用不认识的蘑菇!
吃完野生蘑菇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呕吐、剧烈腹泻或视力模糊等表现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没有出现呕吐的病人,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催吐,排出体内有毒物质,防止毒素被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就医时尽可能将剩余蘑菇样本带给医生,以便及时检测毒素,尽快确定毒素的种类才能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事实上,近几年来,媒体对蘑菇中毒的报道并不少见,但每年6月到9月,宁夏各地都会有人因为采食毒蘑菇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在做本期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很想对爱好采食野生蘑菇问一句:您究竟是就馋那一口鲜味儿,还是在“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呢?希望本期节目长江配资,对您的帮助,还来得及!(宁夏日报记者尚陵彬李宏亮文/图/视频)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