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两天爱策略,首届北京国际自行车运动及装备展览会正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届自行车展以“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产业发展”为主题,打造“一站式”骑行生活空间。
本届展会吸引了近百家国内外知名自行车品牌,展示了包含自行车整车、零部件、骑行科技、运动文旅等自行车全产业链的技术与运用。
对于自行车整车来说,车架是整车的“骨架”,很大程度上决定车子的速度和操控性。现场展示的超轻量化车架,采用T1100级碳纤维材料,重量比普通碳纤维材料下降15%,强度却能达到普通钢材的十几倍。
运用于“天宫空间站”的航天级的纤维材料也首次应用于自行车辐条的制作上。新材料可以大幅提升轮组的刚性与传动效率。与此同时,车身通过涂抹航天冷感涂料,可以反射99%的热辐射。
除了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展会还设置骑行体验区、儿童平衡车互动角及骑行安全科普专区。各个群体的骑行爱好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场景。
全国骑行用户突破1.3亿 骑行:拓展多元生活和运动方式
目前,全国的骑行用户已突破1.3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骑行,拓展生活的半径。骑行逐渐从单纯的交通出行方式转变为运动和生活方式,其社交属性也得到了更多的开发。
爱策略
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骑友们每天早晚都会相约骑行,其中不少人选择了“4+2”的出行方式。所谓“4+2”,就是四轮汽车和两轮自行车相结合,先用汽车载着自行车来到骑行地,再开始骑行与其他活动。
一些资深骑友还热衷打卡不同难度的骑行路线。记者日前在北京的门头沟区看到,从檀谷商圈到戒台寺的骑行线路,平均有超过4000人次来打卡。这段路全长约8公里,90%以上为山路弯道,骑友在1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单向骑行。
行业数据显示,从运动规模来看,骑行类App累计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月活跃用户超5000万。骑行轨迹分享与社交功能,让骑友们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打卡不同线路,随着大众赛事的快速普及,也为骑友们提供了可以参赛的“仪式感”。就在一周前,首届草原天路自行车赛在河北张家口收官,近万名骑友报名参赛,超12万人次观赛旅游。
自行车老品牌如何“骑”出焕新之路
说到自行车,很多人会想起曾经的家庭“三大件”之一——28大杠,也会回忆起很多曾经辉煌的国产自行车品牌。作为我国自行车行业的“老字号”代表,上海永久的经典产品28大杠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面对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永久又如何走出焕新之路?
记者来到上海永久自行车总部时,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新产品的进度对接会,讨论新车型的结构设计和涂装方案。
爱策略
看着眼前充满设计感的新车,很难想象这个如今全力“追新”的老品牌也曾一度陷入困境。
产品落伍、技术短板,怎么破题?永久加大技术创新和设计研发,不断在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方面突破。
眼下,永久在保持大众市场这个基本面的同时,也在拓展高端化路线,希望通过定制化、高端化的创新,提升品牌形象。
销售热带动产业升级 国产自行车加速出海
据了解,随着健康生活理念的深入,不少地方的自行车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在自行车产业的前沿基地——深圳,这里正通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与出海之路。
在深圳,骑行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消费需求的激增直接带动了自行车市场的销售。
销售端的火热,为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深圳光明区的一家自行车生产制造企业,是全球最大的碳纤维自行车生产基地,年产能超过1000万辆。企业自主研发的“全碳纱一体化成型”技术,可以一次成型得到碳纤维结构件。生产出来的车架只有560克重,大约相当于一瓶550毫升矿泉水的重量。
除了新技术的运用,这家企业还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涵盖新材料研发到自动化生产线、渠道销售的各个环节。
自行车产业的热度带动了自行车产业上下游的生产装备、运动服装和各种骑行耗材的销售,深圳自行车产品正在加速出海。
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7个月,深圳市出口自行车6.8亿元,同比增长50.8%。前三大出口市场为东盟、俄罗斯、韩国,分别出口1.2亿元、6597.5万元、5961.8万元。
从自行车产业规模来看,我国是全球自行车生产与消费大国。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2024年,我国自行车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其中,运动型自行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8%,智能助力自行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5%,自行车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也在持续提升。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熊鑫表示,各地对自行车产业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销售保养等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自行车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引擎。在国外的高级别竞技赛场,甚至在大街小巷中,也见到了更多“中国制造”的身影。
来源:央视网爱策略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